四川邛崍小伙帶領鄉親賣水果年銷售8000多萬元
柑橘類水果在川種植約560萬畝,為四川第一大類水果。四川形成了以成都平原、川東北、川南片區為主的三大柑橘產區,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徐瑞杰的家鄉成都邛崍市,水果產業以柑橘為主。他還在上學時,曾目睹家鄉柑橘因缺少品牌和銷售渠道,被外來批發商低價收購的情況。為了家鄉的水果不再被賤賣,他決定以后返鄉創業賣水果。如今,徐瑞杰公司水果年銷售8000余萬元,并將四川的獼猴桃和柑橘銷往海外。
10月16日,徐瑞杰向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徐瑞杰介紹,他從小就對農業感興趣,高考志愿填報的就是農學專業。他的創業旅程從大學時期開始——在校外承包農戶土地創建生態農場,白天上課,晚上養雞。
“在學校時我就發現,家鄉的柑橘缺少統一品牌,沒有叫得響的名字,大家覺得好吃卻很難記住,所以我就想以這個為突破口,打開銷路。”徐瑞杰說。2016年大四實習期間,他在探索中返鄉組建團隊,借助“奇耙”柑橘品牌,實地到北京、上海、江蘇等地考察,最后選擇將柑橘運往市場較為穩定的無錫,賺取自己的第一桶金。
2017年大學畢業后,徐瑞杰返鄉注冊了成都市山依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原以為水果銷售會就此走上正軌、一帆風順,可多變的市場銷售環境卻給他當頭一棒。2019年8月,本是紅心獼猴桃豐收的季節,但因為惡劣氣候,市場行情暴跌,公司面臨入不敷出的情況。
“我們兩個月內虧損400余萬元,團隊陷入迷茫。面對如此的高負債處境,我自己也感覺十分迷茫。”徐瑞杰說。
最終在共青團邛崍市委的幫助下,徐瑞杰的公司渡過難關。
從困難中走出來后,經過3年的發展,徐瑞杰創新融合線上和線下雙軌模式,2023年,在積極拓展社群電商基礎上,他與北京、浙江、廣州、福建、廣西等地的多家網絡銷售平臺和大型水果超市建立合作關系,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還將邛崍柑橘、獼猴桃銷往全國乃至北美和東南亞地區。
除了事業上的成功,徐瑞杰深知,要想當地農產品越來越好,離不開鄉村振興整體的帶動作用。“個人富了,當然好,鄉親們富了,就更好。”他說。
為此,徐瑞杰在擴大事業平臺、產業鏈條的同時,每年為周邊百姓提供200人的零工崗位,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還主動聯系農戶個體,形成合力、打通鏈條,幫助銷售家鄉柑橘、獼猴桃突破5000噸,使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實現就業和增收,賺錢顧家兩不誤。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