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筑牢平安堡壘,努力營造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創成首批省級法治政府示范區、連續6年獲評省級平安建設先進縣(區)、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區),全省平安建設滿意度測評連續8年位居省市前列……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創新,法治在廣元市昭化區得以傳承和弘揚,為“平安昭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來,昭化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持續強化源頭治理與精準預防,努力營造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實現了連續14年無“民轉刑”命案發生。
夯基礎 織密平安建設“防控網”
“針對基層社會矛盾糾紛主體多元、類型多元、訴求多元等新特征,我們創新推行‘強組織、建隊伍、優業務’三步工作法,持續推進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規范化建設,嚴守‘民轉刑’命案防控底線。”昭化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梁建生介紹。
目前,昭化區規范運行三級綜治中心163個、“兩所一庭”23個,研發“社會治理信息系統”,實現“一體化”治理新格局。
同時,昭化區從優秀農民工、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大學生、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群體中選聘人民調解員880名,構建起以162個鎮、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體,婚姻家庭、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等5個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為補充的多層次、寬領域、全覆蓋的調解組織網絡。95%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及早阻斷小矛盾發展成大矛盾進而激化成“民轉刑”命案的可能性。
“因為我是元壩鎮本地人,對這里的情況比較了解,平時大家產生矛盾了也會找我們調解。”昭化區元壩鎮人民調解委員袁澤文一邊忙著整理調解記錄一邊說,“比如這起群體性涉農民工討薪案件,欠薪金額大、時間長,如果處理不當不僅無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還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
發現該矛盾后,元壩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方式,實現為群眾“零成本”快速維權,成功為群眾挽回了重大經濟損失,取得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顯著效果。
在業務能力提升方面,昭化區則采取“屬地+層級”培訓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理論+實踐”“行業+專業”等方式,依托農民夜校、壩壩會、專題講座等載體,開展調解員業務集中培訓40余場次,培訓調解員1200余人次,調解員業務能力和水平得以顯著提升。
重防控 打好除險清患“主動仗”
近年來,昭化區整合公安、法院、信訪、綜治維穩等多方資源,建成區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聯調中心和家事法庭、鄉賢工作站、說事服務站、有事來協商、個人調解室等基層治理平臺,實現“矛盾糾紛、來訪接待、訴訟服務”一體化運行。
同時,昭化區創新推行“線上+點單+流動”服務模式,通過打造“線上調解室”、制定“個性化”調解方案、設置“流動調解室”等舉措,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和解在“線上”。
“大部分‘民轉刑’命案的發生都是由于矛盾糾紛未得到及時解決。”昭化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張勇說,“在矛盾糾紛排查、預警、調解期間,我區推行綜治中心、調委會、司法所、法庭、派出所聯動對接聚合力,對矛盾糾紛排查、預警、調解進行規范化指導,并對調解案件當事人全程全覆蓋關注、跟蹤、回訪,以訪帶防預防矛盾糾紛轉化升級。”
2019年以來,昭化區共調解處理案件23449余件,成功率達98.67%。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昭化區嚴格落實日常排、專項排、重點排等大排查制度,通過走村入戶、入企走訪、網格隨防隨排等方式,及時研判分析問題苗頭,確保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處理,將矛盾糾紛控制在前端、吸附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主要排查對象是涉婚戀家庭矛盾人員、刑釋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精神病患者等重點群體,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心理狀態。”昭化區王家鎮政法委員尚林介紹,若發現存在矛盾糾紛,會及時跟蹤處理,應調盡調。
今年1—10月,昭化區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專項行動10次,發現矛盾糾紛2534件,及時化解2509件,成功預防“民轉刑”命案1起。
強體系 擰緊社會穩定“安全閥”
預防在先、發現在早。昭化區立足地方實際,以網格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支撐,創新融合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常態化開展“民警+輔警”“武士+義警”聯合執法行動,規范運行網格化管理,積極探索“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共建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讓防控手段智能化、全天候、零死角、可追溯。
“今年,我區差點就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家住外地的小武(化名)因情侶戀愛期間產生的經濟糾紛問題,威脅其前女友要‘同歸于盡’。”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昭化區清水鎮政法委員秦林心有余悸地說,了解情況后,當地村委會第一時間聯系了派出所民警,借助“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對小武的行程進行掌控,并通知其所在轄區管轄派出所對接協查。
在工作人員的調解下,小武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錯誤,主動返回了居住地,并表示會勇敢地面向未來,珍惜生活。
“我們還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重點行業領域整治等系列專項行動,持續加強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吸毒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等涉穩風險隱患重點人群管控機制,筑起預防‘民轉刑’防線。”張勇介紹。
除了做好重點防控工作,昭化區還建立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廣泛開展法律服務“1+1”專項行動,推行“4684”村規民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手機短信、“村村響”等多元化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地傳播法律法規知識,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同時,昭化區還開展了平安家庭、平安單位、平安校園等平安系統創建活動和“感動昭化十大人物”“星級文明戶”“孝老敬老好兒媳”等評選活動,通過樹立先進榜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傳統道德規范成為解決矛盾糾紛的主導理念。
“楓橋經驗”昭化實踐通過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實現矛盾早發現、早介入、早解決,不僅有力防范了“民轉刑”命案的發生,還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錨定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昭化這個目標,進一步優化三級綜治中心及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處體系,完善矛盾糾紛的排查、預警、化解和穩控聯動機制,確保實現矛盾風險及時發現、準確評估、快速預警、跟蹤調處、聯動化解、有效穩控,防范和減少“民轉刑”命案發生,全力守護平安、服務群眾、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昭化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蘇科年表示。(鄒星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