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碳服務區、零碳高速路、綠色養護技術——
高速公路 逐綠而行(大數據觀察)
我國首條零碳高速路濟青中線濟濰段。 |
嘉紹大橋服務區屋頂鋪設了光伏板。 |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 |
核心閱讀
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跑者,截至去年底,我國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增量一半以上;同時,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網,全國公路通車里程近54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18萬公里。交通與能源深度融合,正激發出綠色發展的巨大潛力。
公路兩旁,光伏板規模鋪設,覆蓋更多護坡,將太陽能源源不斷轉化為電能;大小服務區內,屋頂、車棚遍布光伏板,將綠能注入一個個充電樁,為往來車輛輸送動力……放眼神州大地,一幅綠色新圖景正沿著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鋪展開來。
高速公路綠色轉型有哪些探索,取得什么進展?記者采訪了交通運輸部公路局有關負責人及相關企業。
服務區邁向“近零碳”
推進高速公路綠色轉型,量大面廣的服務區是重要載體。
今年2月出臺的《2024年全國公路服務區工作要點》提出,要推動近零碳服務區建設,推進服務區光伏基礎設施建設。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印發,強調要建設一批低碳(近零碳)高速公路服務區。
“服務區區域相對集中、管理相對獨立且具有較大開敞空間,易于開展碳減排工作,或成為公路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場景。”交通運輸部公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底,共有17個省份開展了(近)零碳服務區建設項目,不斷提高服務區清潔能源供給,一批典型近零碳服務區逐漸出現。
浙江嘉興,常臺高速嘉紹大橋服務區,屋頂、車棚等超7000平方米的空間里,光伏板密布,多場景發電配合一體化儲能系統,電能源源不斷注入36臺充電樁,為南來北往的車輛快速補能。
“這里充的都是綠電。”國網嘉興供電公司負責人說,2022年底,服務區完成充電樁升級改造,投運一年多來,年發電量約130.8萬千瓦時,全年使用電量約109.7萬千瓦時,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河南雞商高速將軍縣服務區,不僅通過光伏改造和智慧能源管理實現了運營期零碳排放,還開展了污水處理回用、雨水調蓄利用及垃圾壓縮處理等技術創新,促進降碳與減污協同并舉。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高速公路日均流量3505.7萬輛,其中新能源車日均流量470.18萬輛,占總流量的13.41%。隨著高速公路新能源車流量快速增長,激增的電力需求既是挑戰,也成為服務區推進綠色轉型的機遇。
近年來,高速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截至8月底,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已達2.88萬個。據了解,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碳減排工作,強化能源與交通系統融合發展。
高速路變身綠色路
將一個個服務區連點成線,綠意正沿著縱橫蜿蜒的一條條高速公路,不斷向更遠處蔓延滋長。
駕車行駛在濟青中線濟濰段,一路向前,一排排藍色光伏板隨處可見:匝道圈、邊坡均沿途布設;收費站屋頂、隔離屏障帶也都沒有遺漏。
走近細看,這些光伏板的鋪設并不簡單。公路邊坡上,通過創新研發的邊坡光伏一體化裝置,使光伏板與邊坡融為一體,兼顧了邊坡固土與光伏發電功能。此外,充分利用道路兩側的隔離空間安裝光伏系統,既有效利用閑置土地,還為高速公路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減少了碳排放。
這條全長161.9公里的公路,是我國首條零碳高速路,去年9月底正式建成通車以來,不僅在濟南和青島之間再添一條新通道,也為高速公路綠色轉型拓展了新路徑。
“‘零碳’算的是長期賬、綜合賬。通過減排等措施,使全路段運營期總碳排放量小于等于總碳減排量,達到‘近零’排放。”山東高速集團濟濰段項目辦主任謝國木介紹,據測算,濟青中線濟濰段沿線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到68兆瓦。全部投運后,以25年運營周期測算,預計總發電量約17億千瓦時,總碳減排量約152萬噸,實現總體零碳運營。
從“少量點狀”到“應建盡建”,一條條高速公路搭載光伏,提速變身綠色路。四川、上海、湖南等地陸續發布規劃,推動高速公路區域光伏應用……高速公路線路長、沿線空間廣闊、光伏布設場景多樣,近年來,各地建設“高速公路+光伏”等新能源設施的熱情顯現,助力高速公路加快向“綠”而行。
“目前,各地探索高速公路沿線光伏等新能源融合發展新路徑已取得一定成效,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對交通運輸領域減碳提出更高要求,仍需在用地政策、財稅支持、能源管理等方面不斷完善,推動綠色公路建設實踐走向深入。”交通運輸部公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推動高速公路清潔能源改造,因地制宜發展公路沿線光伏發電,不斷提升公路建設綠色發展水平。
廢材料加速循環用
綠色,不止于此。高速公路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僅涉及建設、運營流程,更要覆蓋養護、管理環節。
如今,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這一龐大的交通動脈系統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日益增長的養護需求和廢舊路面材料處理的挑戰。
相關研究顯示,我國高速公路平均每年僅修復養護一項就會產生超過5000萬噸的瀝青路面舊料。“傳統填埋處理方式,不僅會消耗大量土地資源,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交通運輸部公路局有關負責人說,循環利用既能降低開采和生產新材料帶來的環境壓力,還能有效節約資源、減少能耗,符合高速公路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
近年來,通過政策引導、發布技術規范及示范引領等措施,一系列先進技術及工藝不斷涌現,廢舊路面材料循環利用深入開展,高速公路綠色養護水平持續提高。
去年建成通車的明董高速,依托青島平度段200萬方石墨尾礦,研發出石墨尾礦綜合利用技術,用石墨尾礦代替砂石料、回填土,在減少固廢占地的同時,也降低了建設成本;在榮烏高速威海至煙海高速段改擴建工程中,成功實施新型聚氨酯路面結構試驗,施工過程碳減排達到90%。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公路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循環利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推動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交通運輸部公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全國高速公路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率約97%,25個省份整體循環利用率超過95%,“未來將從強化工程設計源頭應用、規范舊料回收儲備及利用、加強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實現廢舊路面材料在養護工程中的常態化應用,助力高速公路更好逐綠前行。”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5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