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微短劇去旅行
看創作暖流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正成為時下新熱點。今年國慶假期,四川“假日經濟”活力十足,多點開花,亮點紛呈。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統計數據,全省共接待游客5531.80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總額348.3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分別增長11.09%和9.48%。全省納入統計的890家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3987.31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4.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21%和7.73%。在推動文旅跨界深融合、廣融合之下,更多個性化、場景化的目的地正脫穎而出,諸如“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影視去旅行”“跟著音樂去旅行”“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等新體驗,給更多地區發展文旅產業帶來機遇。
自今年初廣電總局出臺“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全國各廣電局策劃出一批創意新穎的微短劇。在10月發布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四批推薦劇目中,有5部“四川造”微短劇作品入選。這些作品積極探索“微短劇+文旅”,以小切口、微傳播賦能四川文旅融合,以“微短劇+”推動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立足地域文化資源
賦予“熱賽道”新內容
微短劇憑借精煉的敘事、緊湊的節奏以及便捷的移動端觀看體驗,迅速俘獲了廣大觀眾的心。自豎屏微短劇爆火,“微短劇+文旅”的新型文旅推廣模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四川文旅企業和影視企業入局,并接連推出川味濃郁的好作品。
四川觀察推出的《子曰》系列微短劇,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社會背景,每集圍繞一句反映孔子思想理念的“子曰”,講述一個溫情故事。小人物的溫暖“樂”活,展現了中國人的美好生活,也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價值。該劇通過對普通人的刻畫,完成對國學經典深入淺出的具象化解讀,在海外平臺播放量超220萬。
爆款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主創主演之一“煎餅果仔”(本名張家俊),是四川傳媒學院電影學院2018級畢業生。該劇講述了一盞從大英博物館出逃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化身成一個可愛的女孩,偶遇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國媒體人,隨后兩人共同踏上歸家之路的故事。其上線播出后,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平臺的熱搜,全網曝光量超27億。還被中國電影頻道的《中國電影報道》評為“小短劇也有大情懷”。
“相較于傳統影視劇,微短劇憑借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及互動性強等特點,已快速發展為網絡視聽內容領域的新賽道。”四川省廣電學會相關專家表示。
微短劇《我的歸途有風》是大熱劇集《去有風的地方》的衍生劇,講述28歲的北漂許有風為完成競爭對手的遺愿,回到家鄉四川樂山,結識了非遺川菜傳承人謝歸途的故事。今年2月該劇播出后,極大激發觀眾對樂山美食的熱愛,同時將地域熱度轉化為消費熱度。“就像《去有風的地方》成功帶動大理旅游熱,《我的歸途有風》也有望成為‘文旅+微短劇’創作的新樣本。”成都天府寬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斌表示。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在地方文旅宣傳中,文旅微短劇能激發人們一探究竟的興趣,具備迅速放大旅游目的地特質的優勢,文旅和微短劇的融合為各地打造新的流量入口提供了機會。
5部“四川造”微短劇入選
助推一批實體取景地“出圈”
今年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提出2024年要創作播出100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秀微短劇,推動一批實體取景地跟隨微短劇的熱播“出圈”,營造跟著微短劇去全國各地“打卡”的新風尚。
10月12日,在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微短劇“何以賦能”平行論壇上,“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四批推薦劇目發布,有55部優秀主題微短劇作品入選。其中,“四川造”微短劇作品《我和花花是發小》《云朵之戀》《成都,說不出再見》《尋找會說話的貊貊》《關于我的祖宗是諸葛亮這件小事》入選。這5部入選作品各具特色,涵蓋非遺、文物、城市文明、自然景觀和生態文明等話題和故事,而它們的取景地也都是四川頗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關于我的祖宗是諸葛亮這件小事》通過主角諸葛青青與《出師表》手稿所化的“字靈”這一奇幻設定,展開一段跨越千年的尋寶之旅。該劇巧妙地將諸葛亮這位歷史名相的智慧與現代都市的活力相結合,展現了成都的歷史底蘊和人文魅力。《我和花花是發小》則展現了四川竹林自然風光等特色景觀,以及近年來研究人員在大熊貓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成都,說不出再見》講述了一個療愈機器人如何幫助女主角迎接職場、家庭、社會等方面的種種挑戰和戰勝困境的故事,展現了成都的特色景觀和城市風貌。《云朵之戀》講述了追尋先祖足跡來到中國的英國女孩和中國男孩在北川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展現了北川的重生與羌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尋找會說話的貊貊》講述了一個自媒體“超自然現象調查組”因網絡上熱議的“會說話的熊貓”事件展開調查的故事,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結合微短劇創意內容,推介地方文旅資源,帶動實景拍攝地和各個文旅場景“出圈”,發掘消費新增長點,是“微短劇+文旅”的理想形態。
從5部作品的取景拍攝地來看,《關于我的祖宗是諸葛亮這件小事》取景地為都江堰,《我和花花是發小》取景地在大熊貓生態旅游環線上的重要節點雅安鄧池溝,《成都,說不出再見》取景地為成都市雙流空港花田、中壩森林等,《云朵之戀》取景地在四川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尋找會說話的貊貊》取景地為綿陽北川西羌神木寨、林海石源等。這些文旅地標,通過微短劇內容的深度呈現和情感聯結,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四川各地的美景和文化魅力,由此帶動實景拍攝地旅游熱。
“影視和文旅雙向合作源自雙方內在驅動力,文旅產業需要影視產業宣傳推廣來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影視產業需要文旅資源提供核心文化價值以激發內生動力。”趙斌認為,影旅融合的破題關鍵,是對在地文化的理解和轉化,只有真正理解并挖掘文化內涵,相關作品才能持續為觀眾帶來新鮮感,進而推動影旅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政策扶持和品牌打造
提升“微短劇+文旅”模式影響力
作為影視產業的新業態,微短劇延續了去年的發展勢頭,龐大的市場需求催生了大量機遇。11月6日,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據預測,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為此,四川積極用扶持政策賦能好作品,優化并探索創作和發展路徑。
四川省廣播電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影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四川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省市縣形成聯動效應,推動微短劇向精品化、多元化、規范化發展。四川省廣播電視局重點打造的“視聽四川”平臺,以及“百部川揚”“神秘蜀韻”“拍在四川”三個品牌,讓精品內容脫穎而出,起到示范效應。在做強平臺支撐,集聚創新資源方面,依托中國(成都)網絡視聽產業基地、中國(成都)超高清創新應用產業基地等國家級平臺,加快培育本土鏈主企業。在做優發展環境,服務影視企業方面,四川已有成都、遂寧、宜賓、雅安、樂山等多個特色影視基地。
四川各地因地制宜,建設“影視+文旅”特色園區,打造影視文化新空間和特色街區、特色村(社區),延伸大視聽產業鏈條。歷經5年發展,成都影視城逐步由影視拍攝基地向影視產業新城和西部影視中心轉變,先后被確定為全省影視“一核多極”中的一核所在地,獲得“全國十大微短劇基地”稱號。目前,成都影視城已落地天府寬窄影游聯動等產業化項目。據成都影視城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簽訂《成都天府寬窄影視文化項目合作協議》和《中國喜劇夢工廠項目合作協議》,這些協議旨在借助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區域優勢,推動“文旅+影視”融合驅動發展,實現“現代文旅產業”與“數字影視產業”的聯動。
跨界融合的背后是市場的快速發展,如何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文旅品牌形象IP,實現影旅融合業務的穩健發展?四川省影視發展聯合會副會長、秘書長徐捷表示,在用戶規模、市場規模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深度和廣度上拓展。為推動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四川省影視發展聯合會攜手四川省網絡視聽協會,于今年5月成立四川首個微短劇專委會,力爭創作推出更多具有四川特色的精品微短劇。
四川省廣播電視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海內外累計流量過百億的“神秘蜀韻”商標已注冊成功,該國際傳播品牌聚焦“三國三蘇三星堆,非遺蜀道大熊貓”等選題,創作有地域特點的作品向海外傳播。“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神秘蜀韻,百部川揚’活動,以‘神秘蜀韻’品牌為引領,為全國觀眾呈現更多精彩紛呈的四川故事。”(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海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