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莊大道康林情
“康林,我看今天早上霧大,我們還是晚點出發吧!”11月初,秋冬交替,充滿生機和活動的宕渠大地,在歡快的鳥鳴聲中醒來。清晨,窗外煙霧濛濛,羅康在6點就起床了。匆匆洗漱后推開窗戶仔細看了看天空,又小憩了一會兒,他才給周康林打去電話。他倆的工作時間通常從早上8點開始。
這段時間,秋高氣爽,是修路的好時機。中鐵二十二局渠縣鄉村振興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五工區長周康林從來沒有睡過“懶覺”。工作產生感情,他和渠縣交通運輸局農建股羅康成了一副“搭子”。羅康年近六旬,周康林才30出頭,周康林是廣安市人,羅康是達州市渠縣人。從歷史沿革區域講,一條大渠江把宕渠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世代相融,生生不息。因此,他倆關系與日俱增。
同樣早早醒來的,還有住在貴福鎮花石村的渠縣大網紅“晏哥和實嫂”夫妻。“晏哥和實嫂”是一個組合。晏哥名字是晏實,因是夫妻倆共同創業,所以網名他叫晏哥,老婆麗娃兒叫實嫂,合起來就是“晏哥和實嫂”。晏實,學名叫晏化軍。出生社會后自己改成晏實,目的是勉勵自己要老實做人、踏實做事。
今天是他們家入戶路硬化路面的喜慶日子。前一天下午,施工隊拉來了鋪筑水泥路的模板,準備關模。晏實跟著師傅們一起卸模板,一起支模,跟師傅們有說有笑,開心得像個孩子。等模支完,師傅們都回家了,他一個人還在那里檢查兩塊模板之間高度是否一致,此刻哪怕是相差1毫米,他都要想方設法掰得一樣平。妻子麗娃兒把夜飯做好后連續叫了兩遍,他才趕回家匆忙刨兩口,又去弄模板了。他們返鄉回來才整的毛坯路本不直,模板自然歪歪扭扭,即使這樣,他也想要讓模板在他的眼里順溜些,直到晚上11點多才休息。等這一刻,他翹首以盼了近10年,怎能不激動呢?
前一夜格外漫長,因為他們家地處半山腰,一直零星飄著雨滴,修路工人說了,只要下小雨,硬化路面的計劃就要落空,山高路陡路滑,大型罐車根本就上不來。一晚徹夜難眠,晏實看似眼睛閉著在睡覺,實則耳朵聽著窗外的動靜,希望它是“靜悄悄”的夜,只有“靜”才預示天空晴朗。6點,屋外一種不知名的鳥就在叫“緊到睡!”“緊到睡!”哦,鳥兒在催起床呢。以往任由鳥兒怎么叫,晏實要睡到麗娃兒“請”他才舍得下床。今天不一樣,他自己翻身爬起來。
推開窗戶,望望外面的天,陰沉沉的,他的臉色一時猶如此刻的天空一般無光。他迅速穿好衣服跑下樓,拉開門,奔去地壩外頭,再次抬頭望向天空。咦,東方太陽躍出灰蒙蒙的天邊,小半輪紫紅色的火焰,立刻將暗淡的天空照亮了,他頓時喜上眉梢。“麗娃兒,麗娃兒快起床了,今天是個大晴天,硬化公路的師傅們要來了。”晏實“破天荒”地催妻子起床。
2004年,晏實夫妻倆南下東莞打工。2021年9月,他們兩個孩子進了大學校園,夫妻倆便踏上返鄉的路。當天下雨,當車開到距家門口還有80米處的時候,傻眼了,家門口入戶路沒有硬化路面,路面全是水加泥,他們提著行李,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泥巴漿里面,心里五味雜陳。看慣了大城市的高樓大廈、萬家燈火、車水馬龍、人頭攢動,回到家鄉,大山深處萬籟俱寂靜、人煙稀少,若隱若現的兩盞5瓦的燈泡,照著一間破敗不堪、搖搖欲墜的青磚泥巴房,他倆傻眼了。這是心心念念都要回來的家鄉嗎?這樣的家,怎忍心讓老婆再次跟著我受苦受累?晏實心里自責。都說老家是男人一輩子都舍棄不了的故土,那里是他的根。“為何我的家鄉還是一如既往的一貧如洗,居然路、水、氣不通啊!”晏實有些絕望,好在老婆毫不介意。“老公,我們在東莞都能擺攤設點掙到錢,山區這片熱土一定能給我們發展機遇!”麗娃子安慰他道。夫妻倆都有大學學歷,早就有電商助農盈利的夢想。于是,他倆把網名定為“晏哥和實嫂”,決定先開直播把流量掙起來。如何找到切入口呢?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老房是傳統的川東一帶的穿斗結構的木房,現在大部分人都把老房拆了重建磚瓦洋房,覺得是能力的象征,也是所謂面子的驅使。晏實的想法不一樣,他覺得,老房承載著幾代人共同又美好的記憶,他要保留老房原本的結構,準備憑自己的雙手改造他家40年前的老房,把它打造成簡約又不失內涵的民宿風格。買原材料,第一次買了1萬匹磚,6個人從80米外的村道用獨輪車一車一車地往家運,只有一個車,車不夠,其他人就用手往家里抱,就這樣來來回回,一趟又一趟,1萬磚拉到家,6個人用了2天時間,搬得人是筋疲力盡,往后每到買原材料,感覺就是他們的噩夢,因為又是考驗體力的時候。有一次車開進了入戶路土路,當天晚上下起了瓢潑大雨,連續下了2天才停,4個人在泥濘的馬路上推車出入戶路的情形歷歷在目,往后晚上睡覺只要聽到有雨聲,再也不敢怠慢,會第一時間沖下樓把車開到村道上,每天祈禱的就是入戶路能盡快硬化。路通,才能百業興,;路通,才能民心暢;路通,農民才有富的希望。
“晏哥和實嫂”的直播,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路不通”。當然,也引起了網友“康莊大道”的關注。就在網友為“路”討論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康莊大道”主動回應,客觀公正地向網友介紹了渠縣交通的變化,請大家相信,只要條件成熟,就會改善出行環境。事有湊巧,就在晏實家的木樓落成的時候,渠縣啟動了“鄉村振興農村公路建設項目”。
一個春意盎然的夜晚,“康莊大道”給“晏哥實嫂”留言:“你家的入戶路有望在年內硬化,指日可待!”。“晏哥和實嫂”半信半疑。當然,他們不知道“康莊大道”是渠縣交通運輸局技術員……
6:30,施工人員在蘭雄偉指揮下,齊聚孫家橋料場,領班李竹林交代了安全和工藝注意事項,各就各位、各司其職,料場機器轟鳴,在山谷久久回蕩。
7:30,司機熊興偉將砂漿裝車從孫家橋料場出發,山路崎嶇,陡坡連環,料車單程運送一趟砂漿要40分鐘,運輸到花石村一組晏實家,2臺貨車同時運送接應有些困難。
羅康和周康林8點準時從渠縣城里出發,他們邀請了監理一道往花石村趕去。
“吭哧吭哧”,已經看到晏實家的房屋,卻聽到車子輪胎爬坡的聲音。遇到料車后輪胎陷進泥巴坑凼,進退不得。李竹林急得團團轉,羅康和周康林迅速下來,觀察了一下,決定請鏟車一車一車往上轉運。折騰了1小時,司機才把混凝土運送到晏實家的路段上。
“坐,坐,坐!”
晏實夫妻見羅康和周康林滿頭大汗上來,連連招呼。
“不客氣,不客氣。”羅康微笑著說,然后和周康林、監理到現場查看工序。
中午,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已經從晏實的地壩邊鋪筑開來,路面平整,在久違的秋陽下熠熠發光。晏實的父親晏老叔嘴巴了兩口葉子煙,笑得合不攏嘴,古銅色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大聲武氣地催促:“晏實、麗娃兒,快點把飯菜弄好哈。今天必須和稀客喝幾杯!”“不用了,不用了!”羅康聞言,連連擺手拒絕。“羅技術員,千萬莫客氣嘛,粗茶淡飯,我們昨天就安排好了!” 晏老爹激動地說,“你們下鄉不可能把鍋兒鼎罐背起噻。”周康林滿臉委屈:剛進入渠縣修入戶路,平壩地區有個村民非常熱情,給施工人員發了一包煙。正在施工人員沉浸在村民“人情味”中時,第二天村民要求把地壩硬化了,班組長反復解釋“鄉村振興項目是修路不是修地壩”,第三天,村民就打12345市長熱線投訴,說“施工隊伍吃拿卡要,要煙要酒”。還有一次,有個村民臨時整的路基,不在施工清單內,也強行要修。后來相互核算,施工班組當幫忙只收了材料款 ,他家路硬化后的第二天便向12345市長熱線舉報“施工隊伍亂收費”,叫人哭笑不得。后來,渠縣交通運輸局機關紀委給予澄清,周康林仍然心有余悸。
晏老爹生怕羅康一行走了,一把拉住他的衣袖:“你們給我們解決了這么大個難題,我們感激啊!還有,你看工人師傅多辛苦,我們也安排他們一起吃個‘飲食’!”盛情難卻,羅康、周康林、蘭雄偉只有恭敬不如從命,羅康解釋說:“今年,新任縣委書記在農村調研后明確提出,農村公路建設要雪中送炭,不要光錦上添花,切切實實方便群眾出行。所以,我們把農村公路建設思路進行了調整,主要解決山區入戶路還不通的問題,其次才是解決暢不暢的事。你們今天能夠走上水泥路,是遇到了縣委、縣政府的政策好!”
“咦!”晏實聽到羅康的話,似乎觸動了某根神經。他好奇試探:“羅技術員,這句話好像有個網友和我聊天時說過呢!”羅康微微一笑,沒有再說一句話,晏實心里揣測:他就是“康莊大道”了!
蒸肉、酸蘿卜燉鴨、豆干、花生米……中午,晏實家擺了滿滿兩桌農家菜,祝賀之聲不絕于耳。午餐后,李竹林帶領施工人員開始硬化另一戶村民家的入戶路,羅康、周康林和蘭雄偉馬不停蹄地朝大義鄉橫嶺村趕去。
橫嶺村原屬義和鄉,都是貴福片區。貴福是塊紅色的土壤,紅色渠縣紀念園和營渠戰役紀念碑就在貴福場。然而,營渠戰役主戰場卻發生在橫嶺村。羅康給他們介紹,1933年9月中旬,中共渠縣特支組織“渠縣工農同盟”武裝迎接紅軍。當地軍閥楊森懼怕紅軍南進危及其盤踞的渠縣、營山等地,便組織力量進行防御。他們一面擴大干部訓練團,舉辦軍事、政治訓練班,加強反共力量;一面派人化裝成老百姓,四處造謠,誣蔑紅軍“吃人肉、喝人血、殺人放火”,并在群眾中實行“連保連坐”,強拉民工修筑工事、設卡守隘。位于貴福的橫嶺子山高、坡陡、林密,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當年9月29日拂曉前,紅四方面軍11師31團1營全體將士及紅30軍部分指戰員,踏晨霧、穿密林、越溝壑、攀懸崖,向安樂寨與橫嶺子結合部迂回前進,直抵橫嶺子,與守軍陳棟梁部激戰。紅軍三面出擊,攻勢猛烈,敵軍抵擋不住,紛紛逃竄。橫嶺子戰斗,擊斃敵方楊森部第14團團長陳棟梁及士兵34人,俘第2團團長雍壽康和士兵100余人。楊森部迅速后逃,此戰為渠縣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周康林、蘭雄偉頓生敬意。“那我們更要把橫嶺村的路修好!”車上的人幾乎異口同聲。
橫嶺子施工環境太差,坡陡又遇到下春雨,材料都上不去。斷斷續續,有一周都無法施工了!
周康林當然不會忘記:橫嶺修路,光料場,施工隊伍就選了3次。第一次準備在橫嶺村,去年洪災把當地的村道和橋梁毀了,水毀恢復還在實施中,車輛無法通行;第二次準備設在貴福鎮碾坪村轉道到營山縣明德鎮,又遇明德方向斷道;第三次定在了大義鄉義和社區。從義和社區運料,罐車將混凝土送到橫嶺村,2臺拖拉機等候接料,再轉運到工地。按技術規范要求,新建混凝土路面需保養28天后,才能通過新修路段接著往下修。
8月6日以來,罕見的高溫讓四川成了“火盆”,渠縣更是一度沖上全國榜首,打破歷史最高紀錄。山區道路施工實在是困難重重、千難萬險,山民們的熱情卻讓人永遠銘記。修路工人們頂著烈日,在山中架模板、澆筑混凝土,然后切縫、澆水保養,每日進度不過200米。一天下來,有工人曬得脫皮。村民自發送水送飯,砍竹子幫助施工。水泥路鋪筑完成后,村干部和百姓自發抬水保養。年過八旬的賈其義、李秀碧夫婦是送飯隊伍中的一員,工人們看老夫婦走路都顫巍巍,忙叫別送了。老人直言道:“你們辛苦些!”
高溫天氣鋪路難,還難在供電上。鄉村經常發生拉閘限電,施工隊伍不能貿然行事。橫嶺村計劃內硬化8公里公路,2個月才修5公里,還剩3公里。酷暑過后,又迎來綿綿陰雨。這不,連續天干了一周,才恢復施工。來到橫嶺村,遠遠望去,群山巍峨,碧綠如洗,已經硬化這條長5公里、平均寬度3.5米的新路宛如一條絲帶繞在群山之間,風光旖旎。
村民們和羅康、周康林圍坐在一起,止不住的笑容蕩漾在臉上。人們開始暢想未來,村民鮮群珍說:“以后下山方便了,我要多喂些雞鴨拿到集市上賣,搞不好還得買個摩托去趕集!”另一位大姐笑著說:“春節時孩子們回來了,坐上四輪去趕集也行。”周康林坦誠地說:“山區修路,成本再高,條件再惡劣,我們保證抓住有利天氣,盡快把清單內的項目實施好,讓你們在外的親人把車子開到家門口回來過年!”
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羅康躺在床上刷抖音,他經常刷抖音可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看網民們有什么對交通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然后耐心地一一回應,這是他的習慣。突然,“晏哥和實嫂”的信息跳了出來:“雖然歷經艱辛,終鋪致富道路!致敬!”羅康前思后想,回了一句:“祝賀!爭做鄉村振興帶頭人!”
(作者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四川作家協會會員、渠縣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出版《生命通道》《渠縣的橋》《我和他們的故事》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