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站”→“樂山站”→“樂山北站”→“夾江站”
一個火車站更名的背后故事
11月20日凌晨7點,東方剛現魚肚白。位于川西南的小縣城夾江從夜幕中蘇醒過來,開始了一天的繁忙。65歲的王大爺早早就起了床,這一天對他有點不一樣。
王大爺家在成昆鐵路附近,距離火車站直線距離不過幾百米。幾十年來,他早已習慣了火車的喧鬧,如果一天聽不見車輪撞擊鐵軌的聲音,他就會覺得生活被打亂了。每天早上7點出門,途經火車站門口轉一圈,這是王大爺的鍛煉習慣。和往天不一樣的是,20日早上,王大爺決定換身新衣服,迎接一個特殊的日子——樂山北站正式更名為夾江站。
“夾江站”正式揭牌。陳萱攝
火車站改名的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早,樂山市境內只有“夾江站”一個火車站,當地群眾認為這個站名對整個樂山的城市發展具有局限性。
樂山市發改委鐵路和機場建設辦公室副主任余江曾介紹,1992年,“夾江站”因樂山城市發展需要更名為“樂山站”。2014年,成綿樂城際鐵路正式投運,由于該高鐵線在樂山市區新設“樂山站”,所以在成昆線上的“樂山站”又更名為“樂山北站”。這個站名沿用至2024年11月19日。
從11月20日起,“樂山北站”恢復為“夾江站”,曾經的老站名又回來了。
“夾江站”正式揭牌。陳萱攝
改名前的樂山北站。人民網 李平攝
這個火車站叫樂山北站還是叫夾江站,對于王大爺個人來說,似乎并不重要。不管叫什么名字,都不會影響他的生活,也不會影響他跑步、散步。但王大爺曾多次遇到過來樂山游玩的旅客在樂山北站下錯車——很多人以為到了樂山市區,出站后才知道是在夾江縣,離樂山市區還有幾十公里。于是,下錯車的旅客只能打車離開。
對于火車站的改名,夾江站黨委書記、副站長鄭飛感觸頗深:以前當說自己在樂山北站工作時,別人往往誤以為是在樂山工作;另一方面,自己住在夾江,跟別人提及早晨去樂山北站那邊逛街、吃飯,別人卻以為是去了樂山。
“我太激動了,我就是來見證這個歷史時刻的?!?2歲的張鑄林曾是原鐵道部第二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曾參加過大小涼山及云貴高原等10多條鐵路的勘察、設計、科研、施工,曾榮獲原鐵道部科研成果獎。他一直支持樂山北站恢復為夾江站,并為此奔走多年。為了趕上11月20日揭牌的重要時刻,張鑄林從重慶萬州轉車幾次才到了夾江。19日晚上,他在夾江火車站前走了無數個來回。
張鑄林在揭牌現場留念。孫建宏攝
張鑄林認為,此前,夾江的特色產品因火車站名的緣故,其地方特色難以推廣,旅客往往誤以為相關商品是樂山而非夾江的。盡管夾江有動車了,但站名為“樂山北站”,讓人感覺與夾江的關聯不大。他認為站名更改后,這種情況將大為改觀,旅客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而且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有更好的推動作用。
群眾們共同見證夾江站的揭牌。陳萱攝
“我接客人時,就曾跑錯地方。以前夾江站叫樂山北站,很多外地客人不清楚夾江和樂山的區別,只說去樂山站,我就下意識以為是市中區的火車站,然后在那兒等著接人,結果人家是到樂山北站。還差40多公里呢!”余文超是一家文化旅游公司的負責人,他認為夾江站改名有多方面的正面影響。首先就是方便了老百姓出行,至少在接人、買票等方面,外地人不會再因站名混淆而出現接錯人或買錯票的情況了。其次是在宣傳方面,以前沒多少人知道夾江,也不了解夾江的文化底蘊?;疖囌镜母拿麑A江縣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這樣一來,無論是夾江的文化還是這里的各類特產,都能得到更好的宣傳推廣。
“夾江本身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外地人在網上娛樂或者做出行攻略時,如果看到夾江有這么多好玩的地方,那他們在車票購票系統里輸入‘夾江’,就能便捷地找到這兒。我覺得這對旅游業來說應該是個很好的發展契機。”夾江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員張婷介紹,夾江有旅游資源1320個,其中有國家4A級景區東風堰—千佛巖景區和天福觀光茶園、國家3A級景區大千紙故里研學園、國家2A級景區轅門仙草谷、國家工業文化遺產九0九基地,以及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天府旅游名村石堰村等。全縣共有60處縣級以上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對于熱衷于動車出行的游客來說,火車站更名后,到夾江旅游坐動車會更加精準。
乘坐夾江站首發列車的旅客領取宣傳品。陳萱攝
“‘樂山北站’更名為‘夾江站’,旨在更好地提升指位性和辨識度,進一步提升夾江的整體形象、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們正全力對接爭取‘夾江站”高鐵公交化運營,目前已新增2趟成都至夾江的客運列車,并階段性按需新增多趟列車,進一步滿足群眾出行需求;正抓緊實施新貨場擴能改造工程,進一步提高夾江站的貨運吞吐能力,有效提升鐵路物流水平。在今后的服務和發展中,夾江站將幫助夾江打造更響亮的品牌,以全新的面貌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夾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毅表示。
“這下好了,逢年過節回夾江老家,我也可以買到‘夾江站’的火車票了!”一直在成都打工的夾江人張師傅興奮地說,等到周末,他一定要坐趟動車回夾江,在夾江站去拍張照片留影紀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