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數智”向“新”東風拂廣安
11月20日,華鎣山經開區怡田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智能設備,開足馬力加工產品。華鎣市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出臺多項政策支持企業進行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助推企業沖刺全年目標任務。華鎣融媒 邱海鷹 攝
經濟發展的“煙火氣”在企業,企業的活力要看生產線。
11月,正是年底沖刺的關鍵時期。記者奔赴全市多地,走進工廠車間,感受一個個企業向新而行的努力,觸摸廣安產業轉型升級的“脈搏”。
無人叉車將原料運送至機器人面前,機器人自動對物料進行掃描、識別、抓取,物料便經傳送帶傳送至全自動拆包機……在位于華鎣市高興物流園區蜀道物流集團廣安路面材料基地生產車間,科技感爆棚的生產場景撲面而來。
“這是西南瀝青企業首個物料自動輸送裝置,可以實現全過程自動化、精準投料、密閉輸送。”四川蜀物路面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政說。
智能化設備能帶來什么改變?張政拋出兩個數據:“單日作業人數從15人減至6人,產能提升的同時,能耗還降低20%。”
改變不止于此。擁抱“數智”,基地集橡膠改性瀝青及聚合物改性瀝青生產于一體。傳統工藝每小時只能生產20至40噸,新生產線可實現60余噸,單日產能達1500余噸。
以“智改數轉”賦能制造業降本增效,在廣安市屢見不鮮。
據統計,全市目前共建成智能化生產線136條、數字化車間28個、智能化工廠1個,完成“智改數轉”企業48家。
傳統產業不斷改造升級,新興產業邁向更高臺階,向“綠”向“新”而行。
蜿蜒的管廊與機械裝置縱橫連接、交錯排列,工人們在各個控制單元忙碌。只需1個按鍵,30萬個控制點就能自主運行……在廣安利爾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爾化學”),企業的“數智”化同樣令記者大開眼界。
“隨著科技進步,高能耗、高排放的老生產路子早已行不通,化工產業必須進行新的革命。”利爾化學副總經理羅榮臻說,這場革命,就包括將數字化、智能化融入工藝控制,綠色化、低碳化融入生產全流程。
增“智”向新、逐“綠”向前,利爾化學很舍得——拿出30%的投資額,投入智能化系統和安全環保。
如此舍得值不值?羅榮臻以數據佐證,“提升化工含‘綠’量、含‘新’量,換來企業發展含‘金’量,2023年,公司實現產值30億元。”
“值!”四川仁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仁安藥業”)質量副總監胡登穩與羅榮臻不謀而合。
同樣是謀“新”,仁安藥業除成都倍特藥業藥物研究院的研發支持外,每年拿出超4000萬元投入自主研發。
創新加持,仁安藥業的藥品從立項到相關品種成功備案,時間縮短至16個月。
相關藥品上市速度加快,助力仁安藥業一路狂奔——擁有130余個原料藥品種,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原料藥生產企業。
車間里的變化,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后的韌性,也有新興行業面對風口的理性。
新能源汽車,是當下最“火”的行業之一。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鏈”上企業能否“一路疾馳”?記者走進汽車零部件車間,看到了別樣“風景”。
在四川光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程汽車”)生產車間,一條條安全帶經過編織、染色、檢測、打包等多道工序,被發往各個合作廠商。
光程汽車,每年可生產汽車安全帶織帶1億米以上。隨著工業設備更新浪潮來襲,這家傳統制造企業,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
“尤其今年,我們有大動作。”光程汽車常務副總經理劉文華所說的大動作,是公司斥資購買了織帶機、切帶機。
“從織、染、驗、盤,再到切,全自動‘一條龍’,生產效率一下子就上去了!”站在全新的自動化生產線旁,劉文華信心滿滿,“我們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就是要讓‘老樹發新芽’,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
一路走、一路看,有傳統工廠的轉型、有智能制造的創新、有綠色工廠的低碳……車間里的故事,是當下廣安制造業努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生動寫照。
向“新”的東風,正吹徹廣安!
□縣(市、區)融媒 吳乾超 劉婧 記者 龍俊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