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穿上三層“鎧甲” 通過三道大門抵達患者病房
這已不是瀘州市傳染病醫院第一次應對突發疫情。17年前的非典,11年前的甲流,兩年前的H7N9……這個承擔瀘州市內突發重大傳染疾病等公共衛生事件的診斷及救治的定點醫院,這次運行更加成熟。
醫護人員在病房內教患者練“八段錦”
這里所有的一切看起來如常,但又非同尋常。瀘州市傳染病醫院內部區域有嚴格的劃分,門診醫技樓和住院樓是核心隔離區,掛有“禁止入內”字樣。確診患者在三層的住院樓里接受治療。一輛負壓救護車停在樓下,旁邊是消毒池。
現在所有的確診病例都被安排在二樓房間,除了危重和特殊病人單獨房間外,為了避免病人孤獨,輕型且同源的病人,會安排合住。目前已啟用14間病房,31名醫護人員在“艙內”負責所有確診患者的診療、護理、起居照顧,并承擔保潔、消毒、處理生活垃圾等日常工作。
瀘州市傳染病醫院全院設置了100張床位。為應對新情況,瀘州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將被收治入住一樓。
醫護人員進患者病房,需經過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穿上手術服、防護服、隔離衣三層“鎧甲”,通過三道大門才能抵達。
“其實感覺就是換了一個地方上班。”第三批“入艙”護士張靜是瀘州市中醫院護理部干事,在來之前有點擔心,投入“戰斗”后反而不怕。只是防護服把全身裹嚴實以后,讓她有種“捆綁”感,在房間里站久了,眼鏡和護目鏡上會起霧,她只能偏著頭,從側面夾縫里看。實在不行了,她就在旁邊站一站,讓冷風吹一吹,讓霧氣消散。
幫病人測體溫、量血壓、測血氧飽和度、發放口服藥、記錄患者狀態、協助下床運動……一系列工作完成下來,料峭春寒里,防護服里也會悶出一身汗來。瀘州市人民醫院ICU病房的護士姚淮育“進艙”工作5天,他說,穿上防護服像《超能陸戰隊》里的“大白”,“但我不是超人,我只是多了點醫護知識的平常人。”
護士在病區工作每4小時換一班,如果有事耽擱,再算上防護服穿脫時間,實際要6小時或更長時間。“醫療防護物資緊缺,但全瀘州首先保證的是這里。”肖葵說,物資組每天都會對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進行統計。原來是三天的儲備量,現在逐漸好轉,達到七天儲備量。醫護人員只要嚴格按照防護標準要求來做,安全能得到保障。今年的春天來得有些點晚,但路旁的油菜花依然開了。(瀘州日報記者 謝蕤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