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沙化草地“穿格子大衣療傷”
“人有傷疤,會想辦法遮住,草地有了傷疤,我們選擇為它‘穿上衣服療傷’。”7月14日,“壯麗輝煌七十年 感恩奮進新阿壩”中省主流媒體阿壩行第二分隊,跟隨若爾蓋縣林業和草原局助理工程師涂勝,來到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一處沙化土地治理點,采訪這個為草地“穿衣療傷”的故事。
涂勝口中的“傷疤”是指草地沙化后裸露出的沙塊。“前些年,起風就刮沙塵暴,沙子撲進嘴里,吃東西都嚼得響。”西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索郎達吉回憶。
“西倉村曾是全縣沙化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沙化土地面積共3173畝,包括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黑土灘等不同類型的沙化。”涂勝介紹,草地沙化,與氣候變化、草原鼠害、超載放牧、挖溝排水等疊加因素有關。
“我們林草人要給草地‘療傷修痕’,做草地的修補工。”涂勝說,當地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老百姓將高山柳樹樁扎成方格,再用柳條將方格連在一起,同時在方格中種草、植灌,隨著草木成勢,沙土被遮蓋并穩固在方格中。
“這個方法叫‘高山柳沙障’。”順著涂勝手指的方向看去,整個草地仿佛穿上了一件格子大衣。“高山柳是本地的,算是就地取材,而且這種柳樹根系發達、葉密枝韌,可以深扎沙地,又可編制成條。”涂勝說。
沙化土地治理,不是簡單修補,而是一項功在當代的持久戰。2017年至今,若爾蓋縣采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管護”綜合治理措施,治理各類沙化土地共計45.33萬畝,達到了“一年阻風固沙、兩年植被恢復、三年苗木成活、四年連續管護、五年灌草結合”的恢復效果。
第六次全國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面積為108.88萬畝,較第五次全國沙化土地監測結果減少11.58萬畝,年遞增率由5.32%下降為-1.36%,首次出現負增長,沙化治理迎來歷史性拐點。
修補后的草地,沒了“傷疤”,長出了青草,開出了格桑花。找到了科學治沙辦法,如今西倉村的村民們,在主動減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種植活動,巡護高山柳沙障。
雖然為草地穿上了“格子大衣”,還要制定后期管護制度,鞏固治沙成效。“保證治一塊,‘傷疤’就好一塊。”涂勝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