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工智能+” 賦能產業升級(人民融觀察)
文生視頻、智能家居、智慧工廠……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速度之快、應用范圍之廣備受矚目。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如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怎樣應用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如何有效應對新技術帶來的風險與挑戰?這些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需要從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上發力,即算料、算力、算法。”重慶郵電大學校長高新波委員表示,算料方面,需要打破數據壁壘,建立開放共享的多模態數據標準和大數據中心,構建合理高效的知識圖譜;算力方面,需要構建統一的算力調度平臺,避免政府和企業無序投入;算法方面,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培養更多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開展關鍵技術集中科研攻關。
在智能語音和大模型領域,科大訊飛是國內領軍企業之一。“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將有力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介紹,目前我國在掌握先進大模型算法、推動算力軟硬件深度融合、加快行業落地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在語音大模型、醫療大模型等領域已經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比較優勢。
人工智能是機器對人的思維方式的模擬,預訓練大模型是迄今為止最接近人類認知模式的技術路徑。“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應聚焦通用大模型研發攻關,加快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劉慶峰代表建議整合各方資源,布局戰略性、前瞻性基礎研究,推動國家級高質量訓練數據開放和共享,同時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培訓力度。
推行精密器件5G+人工智能視覺檢測,推出全球首個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電AI平臺,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空調、冰箱等家電制造環節……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一系列“人工智能+”落地具體應用場景,賦能產業升級。
“我們依托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等合作伙伴,瞄準養老護理、家庭家務等具體應用場景,加速推進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柳江代表表示,未來將重點圍繞機器人視覺感知、機器人關鍵部件等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更好發揮新技術潛能。
將人工智能融入產業發展,需要企業進行大量應用研發。柳江代表建議,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及產業數據平臺建設,改善算力、數據資源等公共服務供給,打通協同創新渠道,激發全產業鏈創新活力。
多場景應用離不開多學科研究。“開展人工智能應用研究時,構造的往往是一個典型的復雜巨系統,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楊新民委員表示,要深化數學與人工智能交叉應用研究,如智能感知和自主決策一體化等,著力解決具體行業領域應用的堵點卡點。
隨著人工智能不斷演進,一些潛在的風險挑戰也逐步顯現,如人機倫理、信息泄露、算法偏見等。
“正確處理好人和機器的關系,才能更好釋放‘人機混合’智能時代的技術紅利。”高新波委員表示,應加快人工智能相關立法,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還應加強技術倫理和隱私安全等方面宣傳教育,讓人工智能更好惠及人們的生產生活。
“應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范,制定相應規則,規范人工智能的發展。”南昌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閔衛東代表介紹,近年來,我國陸續發布一系列關于人工智能的意見和規范,其目的就在于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人工智能發展風險。各地區各行業也正在建立更加完善的多方治理機制,形成協作格局,共享治理成果。
閔衛東代表認為,應進一步加強相關問題研究,夯實人工智能治理技術基礎。“加強國際合作,通過交流合作,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和創新應用方案。”閔衛東代表說。
(本報記者王亮、李俊杰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7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