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培育“瀘小麒”黨建品牌 爭做城市“麒”先鋒
“以前外賣騎手有訴求沒處講,對城市的歸屬感不強,現在大家都說,看到‘瀘小麒’的招牌,就像回到了家。”近期,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外賣騎手開展了交流活動,騎手分享了“瀘小麒”黨建品牌建設對網約配送員群體帶來的意義。
去年以來,針對外賣騎手存在的流動性強、黨員占比低、職業榮譽感不強、社會認同度不高等問題,瀘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網約配送員形象與瀘州酒文化代表“麒麟酒尊”形象相融合,培育“瀘小麒”黨建品牌,通過搭建服務矩陣、強化組織引領、數字賦能治理等措施,扎實推進網約配送員群體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搭建陣地 打造服務矩陣
“門頭掛有‘瀘小麒’標志的地方,都可以進去免費休息、充電、吹空調。如果是商家的話,對我們還有折扣,比外面優惠很多。”龍馬潭區金色城市花園站美團外賣騎手何先友說。
瀘州市為網約配送員群體打造專屬服務陣地,在全市外賣接單聚集地建設“瀘小麒”暖心驛站21個。除配置空調、飲水機等基礎設施外,瀘州市還根據不同場地條件,設置傾訴墻、咖啡吧、健身區等;在臨街的餐飲店、食品店、藥店等中,協調發展111家“瀘小麒”暖心商戶,為騎手免費提供休息充電、應急藥等服務和特定優惠折扣;以社區食堂為基礎,打造“瀘小麒”暖心食堂,為騎手提供營養衛生、10元包吃飽的美食套餐;以社區醫院為主、私人診所為輔,打造“瀘小麒”小傷痛免費服務點19個,為騎手提供消毒、包扎等簡易治療服務;協調共享全市469個黨群服務中心、工會驛站,建立起多功能、廣覆蓋、矩陣式暖心服務陣地體系。
在服務站點建設基礎上,瀘州市設立“‘瀘小麒’對話行業黨委書記”活動機制,市縣兩級行業黨委書記定期調研走訪并與騎手“面對面”座談交流,了解真實訴求;聯合相關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和愛心企業,協調解決騎手進門難、停車難等具體問題80余件次,開展節日慰問、權益保障、免費體檢等暖心行動50余次,組織專家開展食品藥品、應急救助、日常維修等知識技能培訓活動40余次,提升了外賣騎手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強組織 帶頭爭做表率
從一名普通外賣騎手,一步步成長為職業經理,帶領團隊取得一項又一項的成績,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美團外賣合江站負責人袁付冰感慨地說:“我的進步,離不開黨組織的培養和關懷。”
為破解“外賣騎手流動大、黨員占比低”難題,瀘州市依托市場監管部門,在市級和區縣級建立8個網約配送行業黨委,所轄7個區縣分別建立網約配送騎手黨支部,選派優秀黨員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幫助網約配送騎手黨支部完善黨建工作制度、打造黨建陣地、落實“三會一課”等。瀘州市還引導全市網約配送行業經營主體結合實際組建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群團組織,以黨建帶群建,全面整合資源力量,將全市10家網約配送行業經營主體、21名黨員、23名入黨積極分子全部納入黨組織管理。
外賣騎手職業榮譽感不強、社會認同度不高,如何解決?瀘州市在全市非公黨建表彰大會上發布“瀘小麒”黨建品牌,評選表彰10名“酒城先鋒騎手”,將先進事跡制作成短視頻廣泛宣傳,弘揚行業正能量。除此之外,瀘州市還指導行業經營主體設立“黨員先鋒崗”,引導黨員騎手在緊急任務中沖鋒在前,在文明服務中表率在前;推行“把優秀騎手發展成黨員,把黨員騎手培養為黨務工作者(團隊管理者)”的培育模式,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目前,已有50余名騎手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9名一線騎手歷練成長為團隊管理人員。以黨員騎手為依托,組建12支“瀘小麒”志愿服務隊,黨員騎手舉起“瀘小麒”旗幟,帶頭開展搶險救災、敬老助殘、文明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80余次。
數字賦能 亮身份優治理
為更好為外賣騎手提供貼心服務,瀘州市通過騎手黨支部,傾聽和征集所轄經營主體騎手訴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瀘小麒”小程序,設置服務站點展示、商家優惠提示、實時預警推送、騎手交流互助等實用功能模塊。
小傷痛免費醫療點“一鍵導航”,車輛損壞“一鍵求助”,通過擁堵路段“一鍵上傳”,騎手心聲“一鍵送達”……一系列精準貼合騎手需求的舉措,有效打破了以往智慧黨建平臺不實用、功能少的困境。
此外,騎手登錄小程序首頁、使用定位導航等常用功能時,會隨機彈出小切口、短耗時的學習內容,讓騎手在“潤物細無聲”中了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在“騎手風采”板塊滾動展示騎手先進事跡鏡頭,用身邊人、身邊事感召騎手提升自身覺悟、引導黨員亮明身份,已有4名流動黨員騎手“一鍵歸巢”。
“以前也接觸過一些學習應用軟件,但推廣起來比較難,‘瀘小麒’小程序的推送形式大家喜聞樂見、容易接受,騎手們現在接受度比較高。”瀘州市速帝邦商貿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馬正波說。
瀘州市線上線下同步推進積分獎勵制度,引導全市1800余名騎手主動向社區報到,認領食品安全監督員、突發事件信息員、文明新風傳遞員等“新身份”。全市騎手通過線上“一鍵舉報”和線下直報,共上報各類安全隱患事件50余起,提供違法案件線索10余條,協助糾正餐飲店違規行為110余次,他們已成為城市基層治理的“新”力量。(趙祖樂、李念、實習生吳美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