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腫名醫張國楠:用妙手仁心讓“半邊天”重現光彩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超人,卻會為了生命,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他們白衣為甲,護佑生命;他們平凡如塵,卻勇毅擔當。他們對黨忠誠、信念堅定;他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他們甘于奉獻、大愛無疆。在平凡的崗位中,他們叩問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從醫初心;在漫漫征途中,他們將醫學事業與黨的腳步緊緊相依守護、傳承、踐行。他們是醫者,更是黨員!在“七一”建黨節即將到來之際,人民網走訪了四川省腫瘤醫院不同崗位的黨員醫生,了解了他們的故事。
6點起床、6:30出門、6:50到醫院,這條工作時間表,他雷打不動地堅持著。早上6:50,四川省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張國楠準時出現在病房,查看病人,關心患者術后恢復狀況,疑難雜癥會診,就連節假日也不例外。從醫38年以來,他和團隊一起挽救了無數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命。
量體裁衣 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診療方案
作為一名黨員醫生,張國楠坦言,沒有什么比看到患者恢復健康更讓人激動的了。
目標在那里,實現起來談何容易。婦科惡性腫瘤中,死亡率最高的就是卵巢癌。據張國楠介紹,卵巢癌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加之醫學上缺乏早期診斷的方法,“有腹水或有包塊體現就是腹圍增加,大多數患者誤以為是長胖了。因此導致70%-80%的就診結果是卵巢癌晚期。”他說,“同時,卵巢癌的治療非常棘手,不管手術做得再好,70%-80%會復發。”
善行者究其難。因此,為患者提供科學先進、規范有效并獨具個體化的專科腫瘤診療策略勢在必行。張國楠教授牽頭制定了9項中國專家共識:《實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分碎術的中國專家共識》、《子宮頸胃型腺癌臨床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卵巢癌惡性腫瘤多學科團隊協作診治的中國專家共識》、《胚系BRCA突變的卵巢癌(包括輸卵管癌和原發性腹膜癌)患者行乳腺癌篩查的專家指導意見(2022版)》、《卵巢透明細胞癌臨床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2年版)》、《卵巢畸胎瘤相關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的臨床診治中國專家共識》、《穿刺活檢與腹水細胞學檢查用于晚期卵巢癌新輔助化療前診斷的中國專家共識(2022年版)》、《Lynch 綜合征相關性子宮內膜癌篩查與防治中國專家共識(2023 年版)》、《妊娠合并子宮頸癌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3 年版)》,另參加或執筆了70余項重要臨床診療指南、共識的討論和編撰工作。
早在2013年,張國楠牽頭成立了省內首個婦科腫瘤MDT(多學科團隊協作)團隊,并帶領團隊與耶魯大學醫學院婦瘤專家開啟遠程MDT國際合作與交流,高效地為疑難病情的患者提供精準化、個體化的全面優質診療決策。他說:“單打獨斗不得行,一個專業難以達到系統整體的效果,必須通過多學科會診使效果最大化。”
守望相助 用真誠之心化解手術臺的冰冷
張國楠每日提前1小時到醫院,就是為了多聽聽患者的需求。“只有真正拉進和病人的距離,才能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再結合檢查報告、相關材料,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他對“臨床醫生”一詞有自己直白而真實的理解。
“我最喜歡的稱謂就是醫生,看到千里迢迢的病人就奔著你這個名字而來,內心是非常激動同時也是不安的。”張國楠說,只有懂得患者的苦難和絕望、守望相助,用真誠之心化解手術臺的冰冷,才能上下同欲、同舟共濟。
熊英是張國楠眾多患者中的一員。據她回憶,2014年自己拿到卵巢癌晚期的診斷結果,感覺天都要塌了。“當時腹水已經非常嚴重了,肚子像懷了8個月胎兒那么大。”在醫院見到張國楠時,熊英淚水止不住地流。張醫生堅定地說:“放心,我們肯定給你治好。”
短短的一句話,讓熊英在至暗時刻看到了希望。從2014年確診到2018年結束治療,經過35次化療、37次放療、2次大手術后,熊英恢復健康,如今已重返工作崗位。她說,是張醫生的專業、真誠以及家庭的溫暖,支撐著她配合治療。
深航夜航 善學者盡其理
醫學進步如深海夜航,善學者盡其理。因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張國楠帶領團隊將無瘤技術在腹腔鏡下子宮(腫瘤)分碎術中的規范操作體系逐步建立、完善并廣泛推廣,榮獲2022年度四川省醫學科技獎一等獎。該項目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腹腔鏡下子宮(腫瘤)分碎術實施的規范化,實現從里到外的真正微創。
作為一名老黨員和資深的黨務工作者,張國楠還大力培養年輕醫生,為他們創造學習的平臺,不斷提升自己,科室已有多名年輕醫生在國內與省內婦科腫瘤學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同時,張國楠利用自身的學術影響輻射力,連續舉辦6屆婦科腫瘤學天府論壇,推動并幫助四川省以及西部地區婦科腫瘤診治水平的提高。他說:“我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用自己的專業幫助更多的婦女重獲健康、重現光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