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天府藝術公園——
公園有了“文藝范兒”(藝近人和)
天府藝術公園舉辦的成都交響樂團普及音樂會。 |
觀眾在“時間引力——2023成都雙年展”上欣賞書法作品。 |
2023天府藝術公園藝術季活動中,小朋友在制作紙藝植物手工。 |
核心閱讀
天府藝術公園由美術館、藝術館、圖書館等組成,是成都“八街九坊十景”中“十景”之一的地標公園。出新出彩的藝術展覽,深度與趣味并重的公共教育活動,舒適貼心的閱讀環境,讓天府藝術公園有了“文藝范兒”。
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正持續開展“圖書館之夜”活動,根據文學、藝術等細分閱讀主題,今年會有200余場活動與讀者見面。圖書館正引領夜間文化生活的新風潮,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今年夏天的四川成都,運動之美、青春之美遇見藝術之美、創意之美。
迎桂湖上波光粼粼,天府藝術公園風景宜人。“時間引力——2023成都雙年展”7月16日在這里開幕。作為剛剛閉幕的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期間文化展示交流點位和城市文化體驗觀光線路產品之一,天府藝術公園為海內外游客提供優質的文化體驗。
天府藝術公園由美術館、藝術館、圖書館等組成,是成都“八街九坊十景”中“十景”之一的地標公園。走進公園,美術館如出水芙蓉盛開在湖畔,毗鄰的當代藝術館和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形似層巒疊嶂的群山,復現“窗含西嶺千秋雪”之景。出新出彩的藝術展覽,深度與趣味并重的公共教育活動,舒適貼心的閱讀環境,讓天府藝術公園有了“文藝范兒”。
供給高品質的文化內容
對一座以藝術命名的公園而言,源源不斷的吸引力尤為重要。天府美術館與當代藝術館共同組成了成都市美術館新館。炎炎夏日,游客來往如織。“將展覽辦得出新出彩,供給高品質的文化內容,才能為公園涵養藝術格調。”成都市美術館副館長肖飛舸說。
今年4月,天府藝術公園迎來70多件珍貴文物。墨法蒼潤、渾厚華滋的畫卷間,山水畫大家黃賓虹的藝術世界徐徐展開。走進展廳,畫作不再被玻璃框牢牢“限制”,而是化為體驗式場景,將觀眾融于畫境。
升騰的水霧將群山隱去,耳畔淅瀝聲響,內心趨于寧靜。“青城坐雨”體驗場景中,不少觀眾閉目感受。黃賓虹曾在登上四川青城山時路遇春雨,切身感受中國畫“雨淋墻頭”的審美意境,生發出“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畫意濃”的感慨。策展團隊利用視聽裝置模擬青城遇雨的意境,專門為復現雨天氣味調制香薰,幫助觀者與黃賓虹一起回到那場春雨之中。
“恰到好處的場景營造,讓藝術‘曲高不和寡’。”成都市美術館策展人曹箏琪娜說。為將這場名為《與天地精神往來——黃賓虹藝術研究展》的展覽辦好,她與同事花了6個月時間準備,整理的學術資料足有10萬字。將這些內容熟稔于心、轉化創新,再運用策展語言為觀眾講故事。
展覽寄托著策展人的期待與情懷。走進天府美術館《光的詩——喬治·莫蘭迪藝術展》,不同類型的燈光烘托出層次分明、冷暖色對比溫柔的氛圍,鏤空的空間設計使畫作透過一扇扇窗彼此遙望。成都市美術館策展人孫曉偉介紹,策展團隊在展廳墻上設置了不少文獻介紹,包括創作者留下的文字、觀眾的評價以及館方的解讀。
近日開幕的“時間引力——2023成都雙年展”,則將觀眾帶入多元的藝術對話中。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展覽上,一座仿真泥材料打造的雕塑,引來不少游客駐足。這個作品沒有精雕細琢,雕塑上指紋遍布,展示著“瞬間的力量”。它是雕塑家隋建國的作品《虛空現形——每一個人都是在場者》。創作者徒手捏成的泥塑被3D技術掃描、放大并打印出來,直觀呈現出體積感與震撼感。“空間在手中形成是一瞬間的事,但當我們張開雙手想注視它時,它又是不可見的。”通過這個作品,隋建國想帶觀眾一起追蹤空間形態的奧妙。
一次觀展,也是一場思想的追尋、一次精神的交流。天府藝術公園,正為人們打開一扇扇觀察世界、更為多元的藝術之窗。
成為居民休閑聚會的新場所
走進報告廳,學者將繪畫史講得生動有趣;宣紙鋪陳,一場與名家的隔空“對畫”就此開始;手握工具剪影折紙,指尖滿是新奇體驗……結合展覽主題、展品特點和公共節假日,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美術館舉辦了100余場配套公共教育活動,線上線下參與者超過10萬人。“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拉近了藝術與大眾間的距離。”成都市美術館公共教育負責人陳璐說。
在2023成都雙年展“瞬間永恒”板塊的展廳,一間教室成為展品的一部分。研墨執筆,觀眾們對著面前的字帖臨摹。在“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徐冰為每個字母找到對應的中國式部首結構。這些字體,將英文字母改造為書法的偏旁部首,根據英文單詞組合為全新的書法方塊字,帶來新的體驗。
公共教室中,成都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講師李虹霖正為孩子們帶來建筑理論與繪畫課程。在這里,李虹霖不僅講解建筑設計知識,還引導孩子們畫出“理想中的美術館”。有的孩子將美術館設計成翩翩藍蝶,飄在云上,有的孩子希望美術館是森林中的木屋,被自然環抱……孩子們的想象令人驚嘆,李虹霖滿懷信心地期待:“藝術一定能與童真的心靈碰撞出璀璨火花。”
“我們希望藝術與生活是沒有邊界的,藝術成為生活的內在需求。”肖飛舸說:“要用心開展公共教育活動,讓更多人與藝術連接,從中有所收獲。”化妝造型師馬小花也有同感。在她看來,大到宏偉瑰麗的建筑,小到眉眼間的一抹色彩,藝術總能點亮生活。今年4月,她參與了成都市美術館的春季主題公共教育活動,現場傳授化妝技巧。設計底妝,調配眼影,以郁金香的顏色為靈感,春天在學員們的臉上“綻放”。前來參與的女性年齡跨度很大,當她們透過鏡子看到不一樣的自己時,眼中的驚喜如此相似。“引領更多人體會美、感悟美,是藝術工作者的職責。”馬小花驕傲地說。
住在天府藝術公園附近的居民王沙回憶,天府藝術公園核心區域所在的躍進社區,曾是集中連片的“城中村”,居民當時的生活質量不高。2019年,天府藝術公園啟動建設,場館陸續建成。躍進社區在改造中與天府藝術公園實施統籌規劃、同步建設,讓王沙覺得生活煥然一新。相約觀展、參與活動,天府藝術公園成為居民休閑聚會的新場所,人們對藝術入了迷。王沙感慨:“推窗見湖景,出門入公園。躍進社區真的躍進了!現在我們的生活有了文化味道。”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走向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草坪鋪就的屋頂最早出現在視野中,草木香氣縈繞鼻尖,微風拂過館前的湖面,湖館相映成趣。
這座圖書館的美令人印象深刻。大廳里是以四川竹文化為主調打造的書架設施,高低有致地排開,如連綿山巒,透著清新雅致,布局設計取義于“書山有路勤為徑”。蜿蜒的樓梯穿插其中,透過“書山”邊的玻璃幕墻能飽覽湖光,坐在休閑軟椅上,讀者們舒然開卷。
“閱讀與藝術的聯系越發緊密。”成都市圖書館副館長張白說。在設計階段,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以景區化、景點化標準重塑空間布局。“前來‘打卡’的游客也是圖書館的重要受眾。優美的建筑和陳設將他們吸引進來,新的閱讀體驗由此開啟。”
閱覽區內,正在備考研究生的陳博將學習資料放到一邊,決定讀本小說放松。穿行在書架間,柔和的燈光隨步伐亮起。陳博習慣上午卡著開館時間到達,想坐到最舒適的區域還需快跑幾步。“舒適、安靜、圖書齊全,這里的閱讀體驗很好。”閑暇時,陳博與館內的同齡人交談,發現有人甚至穿越整個市區趕來,只為保證一天的“沉浸式閱讀”。
對一座圖書館而言,文化不僅流淌在書本字里行間、建筑設計中,更體現在與閱讀相關的每個細節里。
“連閱覽區的椅子,也是淘汰了數百個‘競爭者’來到讀者身邊的。”張白笑著回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參與了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所有書架和家具的深度定制。大家奔赴上海等城市的圖書館考察,從臺燈的明暗到桌椅寬窄,記下滿滿細節。“最大限度打造貼近讀者的閱讀空間,本身就是一場創作。”張白說。館內專門設置了盲道,沿此前行就能到達視障讀者閱覽室。
收起散落的圖書,少年們為它們尋找歸處,偶遇心儀的一本,便能站定讀上半晌。每逢假期,張女士都會與兒子相約來到圖書館,參與志愿服務。
“電子讀物和短視頻普及,孩子們身邊的書香卻少了。”張女士道出不少家長的擔憂。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開辟了成都市內公共圖書館中最大的少兒閱讀空間,同時設置文明勸導、圖書管理等親子志愿項目。效果很快顯現,全館外借圖書中少兒讀物占比近2/3。“在這里養成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張女士說。
夜色如墨暈開,圖書館內燈火通明。去年6月起,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實行超長延時服務措施,工作日閉館時間推遲至22點,節假日及周末則持續開放到23點。話劇《蘇東坡》、端午節詩會、體驗式閱讀活動……圖書館的夜晚熱鬧起來。
“圍繞市民多元文化需求,圖書館將更‘活潑’,承擔更多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職能。”成都市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王承佳介紹,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正持續開展“圖書館之夜”活動,根據文學、藝術等細分閱讀主題,今年會有200余場活動與讀者見面。圖書館正引領夜間文化生活的新風潮,讓更多人愛上閱讀。
版式設計: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7日 2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